希臘文教發展因素 

1、地理環境(溫帶、環海)

2、城邦政治

3、民族特質(運動、旅行)

4、宗教特色(神人同體)

 
 
 
 
 

斯巴達教育(軍國民教育) 

  • 1、體力的鍛鍊
  • 2、重視服從(訓練方式:體罰)
  • 3、全民教育
  • 4、女子教育的強調
  • 5、熟練偷竊技藝

 
 
 
 
 

雅典教育(美的教育) 

  • 1、廣博(文法、體育、美、音)
  • 2、優雅(例體育重美感而非獲勝)
  • 3、生活教育
  • 4、辯者聚集(遊歷四方,教學收費,如普洛哥拉斯)
  • (1)人是萬物的尺度
  • (2)兩面論(辯論取其利,固其弊)
  • (3)生而有涯
  • (4)收費教學優於免費教學

 
 
 
 
 

希臘教育思想家/蘇格拉底 

  • 1、無知(不自覺無知—自覺無知)
  • 2、上天給人的觀念一樣多,知識多少因出生太痛苦忘掉及日後回憶多少)
  • 3、教育方法
  • (1)戲謔法:反駁(消極)-父雕刻術
  • (2)產婆法:引出(積極)-母產婆術
  • 4、知即德(完美的知即行善,否則非真知)
  • 5、有教無類

 
 
 
 
 

希臘教育思想家/柏拉圖 

  •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~基本觀念~
  • 1、群眾是盲目的(治者為哲學王)
  • 2、英才教育
  • 3、著述:對話錄
  •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~教育主張~
  • 1、主智主義(理性)
  •      理性-頭部-金質-治者-智德
  •      情性-胸部-銀質-軍人-勇德
  •      欲性-腹部-銅質-生產-節制之德

 
 
 
 
 

希臘教育思想家/柏拉圖 

  • 2、觀念主義(知識論二分)
  •    觀念世界-理性-共相-永恆-不變-形上-實在-原本--
  •     現象世界-感官-殊相-短暫-變動-形下-幻影-抄本-虛-多
  • 3、教育計畫:共和國
  •   (1)男女教育機會均等
  •   (2)早期受音樂、體育訓練
  •   (3)淘汰教育(18歲後受軍事訓練)
  •   (4)社會流動以天性能力為依歸
  •   (5)共產觀念

 
 
 
 
 

希臘教育思想家/亞里斯多德 

  • 柏:數    -創造-超越-革進-重建
  • 亞:生物學家-組織-踏實-演進-修建
  • 1、理性解析
  • (1)實踐理性:體先心後、習慣、做中學
  • (2)理論理性:全認知、無外在目的、高價值
  • 2、中庸之論(如勇敢、節制;非量中,質中)
  • 3、質料、形式並重(潛能性v.s.實現性)
  • 4、職業與文雅教育分野(勞力v.s.勞心(較高)
  • 5、文雅教育重博非重專
  • 6、自由民教育

 
 
 
 
 

羅馬教育學者/希塞洛 

  • 1、雄辯家:精於說話且善良的人
  • 2、雄辯家具百科素養(如文學、音樂…)
  • 3、知識不能表達無用
  • 4、「法庭」是雄辯的最佳場所
  • 5、其著作於文藝復興時促成古文學再生
  • 6、文體優美,十九世紀歐美大學生教材

 
 
 
 
 

羅馬教育學者/坤體良 

  • 教育目的:雄辯(人異於禽獸者理性與說話)
  • 對百科知識的需求
  • 重視學校教育價值
  • 教學方法
  • (1)重學習動機(競爭及讚美)
  • (2)教師應具備條件(嚴而不厲、和藹不隨便、靈活教學、隨時進修)
  • (3)重視個別差異
  • (4)禁用體罰

 
 
 
 
 

羅馬帝國時期的教育 

  • 1、設立大學(羅馬、君士坦丁堡)
  • 2、國庫支薪設修辭學講座
  • 3、給教師特權(免義務、免稅、免役)

 
 
 
 
 

中世紀基督教教育 

  • 1、一神觀念與再生觀念
  •     教育目的:追求幸福(非塵世)
  •     造物主認可的道德規範
  • 2、人人平等
  • 3、原罪(人性本惡,兒童撒旦,女性禍首)
  • 4、教會的教育活動
  • (1)教義問答學校:一問一答不得懷疑
  • (2)寺院:安貧、服從、貞潔;傳抄書籍
  • 5、振興文教帝王:查理曼大帝、亞佛勒大帝

 
 
 
 
 

中世紀基督教教育 

  • 6、武士教育
  • (1)教會收斂日耳曼野性的方式
  • (2)侍童7-15生活與品德教育;護衛15-21熟習武器;武士為正義、教會、婦女、上帝而戰
  • (3)紳士浪漫
  • 7、藝徒教育(學徒2-10年,技師-旅遊,師傅-經行會審訂通過;職業教育抬頭,師徒制,甚重品德)

 
 
 
 
 

中世紀基督教教育 

  • 8、教父哲學(因應外教人士質疑)
  • (1)實在性的討論(唯實論-共相真,外於殊相,崇柏;唯名論-共相存於殊相內,崇亞;概念論-調和)
  • (2)托缽僧教學活動
  • (3)芳濟派:聖奧古斯丁-信仰意志
  • (4)道明派:聖多瑪斯-調和理性與信仰

 
 
 
 
 

中古大學 

  • 1、母大學處南歐(巴黎大學:神學/亞培拉;波隆納:法學/艾爾納留;沙列諾:醫學/君士坦丁名醫)
  • 2、大學課程:文、神、法、醫…
  • 3、教學:讀課、評述、辯論
  • 4、大學師生特權
  • (1)遷校自由(設備少)
  • (2)免稅免役並享司法審判權
  • (3)教授享有參政權及審訂教師資格權
  • (4)獲大學學位者,擁有到處教學權(教授通行證)

 
 
 
 
 

中古大學 

  • 5、大學組織
  • (1)教授團
  • (2)教會代表/教長(教皇v.s.教授)
  • (3)學生組織(巴黎教授的大學,波隆納為學生的大學)
  • (4)同鄉會(學生生活)

 
 
 
 
 

中古大學 

  • 6、中古大學的評價
  • (1)提供研究知識場所
  • (2)打破教會壟斷高等教育成規
  • (3)非附教會、非聽政府之獨立學術機構
  • (4)制度、組織、作風、學位、禮服留傳至今

 
 
 
 
 

文藝復興/起因 

  • 1、時人對社會的反動(神本、超自然、來生)
  • 2、富賈治者之支助(中產階級)
  • 3、古籍之發現(古拉丁、希臘語文,如西塞洛、坤體良)
  • 4、肇始人物的提倡(佩脫拉克:文藝復興的晨星)

 
 
 
 
 

文藝復興/特徵 

  • 1、再生(人文主義)
  • 2、美的生活面(如繪畫,如聖母與耶穌畫像的改變)
  • 3、以地方語言從事文學著作

 
 
 
 
 

人文學者的教育主張 

  • 1、強調古文學對人生的重要價值
  • (1)可培養高雅氣質
  • (2)文學給人智慧與光芒
  • (3)文學可為消遣
  • 2、教育目的仿羅馬人重表達、實用
  • 3、教學方法上(重記憶、朗讀、雙重翻譯、佈置良好學習情境、管教不苛
  • 4、教材方法重文法與修辭

 
 
 
 
 

人文主義的影響 

  • 1、培養具批判性的學者
  • 2、形式主義的養成
  • (1)重文字,不重文學
  • (2)重模仿少創新(西塞洛的猴子)
  • 3、西塞洛主義—新迷信
  • 4、反形式主義—十六世紀的唯實論

 
 
 
 
 

西洋教育史三R 

  • 文藝復興(Renaissance)
  • 教會改革(Reformation)文藝復興附帶
  • 唯實論(Realism)文藝復興反思

 
 
 
 
 

教會改革 

  • 教會改革的遠因(教皇帝王爭權、教會分裂、教會斂財生活糜爛、禁止教士信徒閱讀聖經)
  • 教會改革的近因(贖罪卷、路德)
  • 路德的教育主張
  • 1、教育的重要性
  • 2、抨擊當時學校教育的不良
  • 3、普及教育的主張
  • 4、教師地位的神聖性

 
 
 
 
 

教會改革 

  • 喀爾文的新教教育活動(瑞士日內瓦)
  • 英國新國教
  • 羅耀拉的耶穌社
  • 詹森的小學校
  • 拉薩爾的兄弟會
  • *教會改革對教育的影響

 
 
 
 
 

唯實論 

  • 1、對人文主義的反動
  • 2、重視具體、感官、自然界
  • 3、分為人文唯實論、社會唯實論、及感官唯實論

 
 
 
 
 

人文唯實論 

  • 1、反文字、文法、形式的西塞洛主義
  • 2、仍重古典語價值,但應重內容而非拘於形式
  • 3、重地方語言

 
 
 
 
 

社會唯實論 

  • 理念:社會即學校,生活即教育
  • 1、實用教育
  • (1)文字語言之學習宜進入日常生活
  • (2)知識要訴諸行動才有用
  • (3)學習下判斷,而非僅模仿
  • 2、旅行教育(拉伯雷/一月至少一天)
  • 3、衛生及保健(重視學校環境衛生)
  • 4、體罰的廢除

 
 
 
 
 

感官唯實論 

  • 1、學習途徑(感官 想像 心靈)
  • 2、教學起點為學童(教材教法適應學童感官)
  • 3、康米紐斯
  • (1)1632「大教育學」:教學應經感官,否則枯燥,即使無實物,標本、模型、圖片
  • (2)1657「世界圖解」:19世紀歌德讀過一次不忘。
  • (3)母親學校(0-6感官)、國語學校(7-12想像、記憶)、拉丁學校(13-18泛智、多語言)、大學(19-24)

 
 
 
 
 

唯實論對教育直接影響 

  • 1、歐洲學校雙軌制漸定型(貴族拉丁學校,平民國語學校)
  • 2、日耳曼重視國民教育
  • 3、(日耳曼)弗蘭開教育機構的建立(國語、拉丁、師範)
  • 4、實科中學的設立(日耳曼、英法美)
  • 5、哈列大學的成立(第一所現代化大學)
  • 6、歐美各地成立科學研究機構

 
 
 
 
 

十七世紀/洛克 

  • 1、一切知識來自感官、經驗、後天、環境(人性如臘版)
  • 2、中庸色彩(自主且自我約束、恩威、寬嚴、藝術化)
  • 3、「以理培德」為教育目標(後天成品)
  • 4、兒童早會用理性(不以惡小而為之)
  • 5、極力免除體罰
  • 6、家長應慎選教師

 
 
 
 
 

十八世紀/盧梭 

  • 1、自然主義
  • (1)去除形式作風,不做作
  • (2)就是消極教育(自然即善、人性本善,惡由環境來,自然即有約束的教育力量)
  • (3)實物教學
  • (4)尊重兒童價值(非小大人)
  • 2、愛彌兒教育構想
  • (1)嬰兒期(0-2保健)
  • (2)兒童期(3-12感官、實物、體能,理性睡覺期)
  • (3)青年前期(12-15如雄鹿,精力旺盛,具備獲取知識能力)
  • (4)青年期(15-20正式教育、性愛活動)
  • (5)女子教育(蘇菲亞,順從、迎合、取悅)

 
 
 
 
 

裴斯塔洛齊(1746-1827) 

  • 1、教育愛=「價值層次低的對象」
  • 2、全民、平民、貧民教育
  • 4、裴斯塔洛齊兒童村(1774-1779)助貧
  • 5、自然、實物、感官、直觀教學
  • 6、解決孤兒吃住與衛生問題「學童快樂、自信且有禮貌」
  • 7、手工教育(自食其力,獨力生活)
  • 8、新莊、斯坦茲、白格村、依伏頓等地影響

 
 
 
 
 

福祿貝爾(1782-1852) 

  • 1、曾服務於依伏頓
  • 2、富宗教觀念(萬物統一於神性、人性是神靈的顯現)
  • 3、幼童教育的重要
  • 4、自我活動的重視(開展潛在神性)
  • 5、遊玩(將外在世界內在化)「心靈洗澡」
  • 6、恩物(如球、圖形、寵物、自然景物)
  • 7、手工活動
  • 8、幼稚園觀念的廣被

 
 
 
 
 

教育科學/赫爾巴特(1776-1841) 

  • 1、教育環境論(心靈活動乃心靈吸收對人際及自然間呈現之活動,呈現多寡影響吸收,排列其狀態以利吸收)
  • 2、道德教育(五種道德觀/內在自由、善意、完美、權利、公正;教育/同情心)
  • 3、歷史及文學之價值(文化復演說)
  • 4、統覺論:新知識須建立於舊經驗上
  • 5、系統的教學方法(明晰、聯合、系統、方法)
  • 6、多方面興趣(與自然界接觸的興趣/知識興趣:經驗上、思索性、美;與人交往的興趣/倫理興趣:同情、社會、宗教,以人文及科學為核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herockens 的頭像
    therockens

    George's dream island

    therocke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